新冠疫情当下的冬季,寒风凛冽,冰点降临,儿科门急诊又是大排场龙,一副忙乱不堪的景象:小朋友高热不退、剧烈咳嗽、鼻涕鼻塞、声音嘶哑、全身乏力、频繁腹泻等不适随处可见,家长们更是忙前忙后,身心俱疲……
随着气温下降,各种呼吸道病原体开始活跃,恢复线下上课的小朋友们,局部免疫力可能下降,且校园里容易聚集性传播,导致很多小朋友出现呼吸道感染,甚至全家被感染。
近期门诊工作中发现流感和支原体感染比较常见,因此介绍一下这两种病原体感染,希望大家能多加重视及预防。
肺炎支原体
MP大家可能比较陌生,MP归属支原体属支原体科支原体目柔膜体纲,不依靠活体细胞而生存的最小微生物。
MP无细胞壁(区别于细菌,头孢类抗菌素无效),体积不及细菌平均体积的5% ,直径为2-5um。
MP感染全年散发,可持续散发或不定期流行,一般每3-7年会有一次周期性流行,我国北方冬季多发、南方多发于夏秋季。
在社区、家庭内或聚集人群中可以有流行感染,暴发则往往多在学校、幼托机构、夏令营等较封闭的群体中。
MP可通过黏附及细胞毒效应对呼吸道上皮造成直接损伤、通过免疫机制引起呼吸系统和其他系统损伤。
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,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,各年龄段人群对其普遍易感,儿童则是最易感的人群。
发病高峰年龄是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,3~15岁儿童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中8%~40%由MP感染引起;婴幼儿常表现为轻症感染。MP呼吸道感染潜伏期2~3周。[1]
MP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呈多样性,从无症状到鼻咽炎、鼻窦炎、中耳炎、咽扁桃体炎、气管支气管炎、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等,甚至少部分患儿出现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和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。
MP感染引起肺外疾病发生率约25%。[1]
1. 肝损害、脑炎、急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、间质性肾炎和IgA肾病,少数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。
2. 多样性皮疹,极少数可发生最严重的渗出性多形性红斑。
3. 溶血性贫血、血小板减少或增多、粒细胞生成减少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凝血异常、噬血细胞综合征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。
4. 关节痛、关节炎、非特异性肌痛和横纹肌溶解症等。
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如发热、咳嗽等,结合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;
治疗上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抗感染;同时给予各项对症支持治疗。
多数患儿预后良好,重症及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可遗留后遗症,需长期随访。
每年流感流行季节,儿童流感罹患率为20%~30%,某些高流行季节年感染率可高达50%左右。
5岁以下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重症和住院的风险较高,流感流行还可引起大量学龄儿童缺课和父母缺勤,导致较高的超额死亡率,并可能造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。[2]
流感病毒分为4型。目前,引起流感季节性流行的病毒是甲型流感(H1N1、H3N2)及乙型流感(Victoria和Yamagata系)。
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,也可以通过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。
流感流行季节儿童的感染率和发病率非常高,经常将流感病毒传给家庭成员,或作为传染源带入学校和社区。
多突然起病,发热,可有畏寒、寒战,多伴头痛、全身肌肉酸痛、乏力、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,常有咳嗽、咽痛、流涕或鼻塞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,儿童消化道症状多于成人,常见于乙型流感。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。新生儿流感少见,但易合并肺炎,常有脓毒症表现。
大多数无并发症的流感患儿症状在3-7天缓解,但咳嗽和体力恢复常需1-2周。重症患儿病情发展迅速,可快速进展为ARDS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。
1. 肺炎、喉炎、气管炎、支气管炎等,哮喘等加重。
2. 脑病、脑炎、心肌炎。
3. 急性肌炎、中耳炎较常见,肝脏损害等。
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、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。
评估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。
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儿在发病48h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,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及抗菌药物。
全球已上市的流感疫苗分为「流感灭活疫苗」和「流感减毒活疫苗」。
按照疫苗所含组分,流感疫苗包括3价和4价,三价疫苗组分含有甲型(H3N2)亚型、甲型(H1N1)亚型和乙型毒株的1个Victoria系,4价疫苗组分多含B型Yamagata系。
● 6月龄-3岁:初次接种需2针
● 复种及>3岁以上:接种1针
①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。勤洗手,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、毛巾等遮住口鼻,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,尽量避免触摸眼睛、鼻或口。每天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清新。
②在流感流行季节,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,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。
③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,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。学校、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流感样病例时,患儿应居家休息,减少疾病传播。
④当家长带有流感症状的患儿去医院就诊时,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(如戴口罩),避免交叉感染。
总之,大家多学习健康知识
一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
做好自身和家庭健康的第一责任人
参考文献:
1.中国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规范和临床实践专家共识(2019年)
2.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(2019-2020)